首页 > 动态
教育部:不"取消中考",但改革势在必行! |
![]() |
最近,一则消息被传的很火:2020年,将取消中考,普及高中教育...是真的吗? 对此,教育部这样回答: “当前,还不具备把高中阶段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高中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加快普及步伐,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教育的需要。” 针对近日网传“九年义务教育升级为十二年制,中考将取消”的消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回应表示,现阶段不可能将九年义务教育升级为十二年制。 普及高中≠取消中考,但2018年中考改革板上钉钉 消除了大家的误解是不是意味着一切照旧呢?当然不是!这正给家长提了个醒:尽管中考不会在短期内取消,但中考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这与当下在读的初中生息息相关! 根据教育部今年9月公布的新中考改革细节,2018年,中考要大改! 实施范围涉及到小学、初中!因为中考地域性比较强,所以具体的实施细节还要待地方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落实。 教育部对于中考改革的以下几点决心: 1. 2018年,全国各地的中考改革全面开展,2020年要消除“唯分数论”; 2. 推行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实行全科开考,引入综合评价; 3. 扭转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学什么的应试局面,变为“教什么考什么”; 4. 落实学校的自主招生权,最终实现中学自主、多元办学。 我们可以看到,中考一考定终身的趋势正在逐渐淡化。虽然不太可能直接取消中考,但是,他们所面对的升学评价体系将完全改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什么样的孩子更加适应新的考试形式,更容易脱颖而出呢?当然是下面这6种! 01 思维活跃、触类旁通的孩子更有前途 应对策略:鼓励孩子在初中阶段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按照自己的兴趣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对于迎战新中考,搞好高中阶段的学习,甚至对于大学阶段的学习都是有好处的。适应中考,孩子一生的成长,以及素质教育,这三张“皮”应该是合在一起的。 02 广泛完整阅读原著的孩子成绩更好 应对策略:要想让学生多读书,家长就要从自身做起,同时,要教给孩子速读、泛读、精读等多种阅读技巧,学会深度阅读,不断丰富并积累知识和能力。 03 动手能力强的孩子更吃香 应对策略: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重视学习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提高所学知识的应用性,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老师和家长也应该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家庭中的各类资源,拓宽孩子主动学习的空间环境,创造出更多亲身体验的机会,为丰富学习方式提供支持。让孩子在体验和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研讨解决方案,真正做到“做中学”。 04 亲近传统文化的孩子更受欢迎 应对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关注传统文化,学校也要创设机会让学生走进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不是简简单单地死记硬背知识,而是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基础知识尤其是古诗文的积累,融汇历史知识,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脉络有基本的了解;要遵循继承、弘扬、创新的发展路径,注重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孩子可以学习书法、国画、京剧、武术、剪纸、曲艺、木雕、篆刻等课程,培育审美情趣,体悟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05 具备逻辑思维的孩子更有优势 应对策略:考题呈现了一定的开放性,最终答案需要学生自己表达观点和想法。家长和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陈述表达能力,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做逻辑思维训练来提高。传统的机械记忆、单调计算、模仿应用既会加重学生负担,又于提高能力无益,所以必须摒弃。 06 善于传递正能量的孩子更受青睐 应对策略: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从优秀文学作品中选取能够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试题材料,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博大精深的文明,感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内涵,并将之内化为行为准则;同时一定要增强“时事语文”意识,及时阅读新闻报刊,保持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度。 提醒广大家长,根据考试改革趋势,帮助孩子早做准备、未雨绸缪。 |
上一篇:到了这个年龄,要立即和孩子分床睡,父母千 下一篇:你知道吗?每天4000步,提高记忆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