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对大学生应“合理增负” |
|
不久前,教育部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指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网友“羽逸”在百度贴吧里说:“‘快乐的大学’不应变为懒散的快乐,而要通过引入适当的压力,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快乐、努力的快乐。”然而,一些学生一进入高校,就以为“熬”出了头,从此失去了动力,学业只求过关即可,无心追求更高深的知识。但“学习无动力”更因为“快乐的大学”式的教学管理。一些学校过于传统刻板的教学模式、“重研轻教”“教授不教”等,也导致了大学教育质量的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很多大学过于看重有多少个博士点,发表了多少篇论文,学校排名是否靠前,而忘却了其赖以生存的根本,抛弃了其天然的使命——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从来就不容易,越是高等教育,越是刻苦,才符合成才规律。目前部分大学本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放养”,学习全凭自觉,制度约束不强。而本科恰恰是科研创新能力的关键培养期。无论是“双一流”的高等教育目标,还是关键核心技术的追求,都离不开高质量的、创新型的人才大量涌现,而如果离开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这一切便无从谈起。 为大学生“合理增负”,这一思路值得肯定,但决不能一概而论。整顿“快乐的大学”,本质是肃清教育资源用之不当、培养方案言之无物。给大学生“合理增负”,不是在大学复辟“超级中学”的书山题海,而是要加大课程的挑战性、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社会实践、学术研究、自主学习等方面提高要求。让大学生合格毕业后,既有就业竞争力,也有长远的内生动力。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王早霞 |
| 上一篇:为什么越来越多高分考生 奔向高复班 下一篇:暑假变“烧钱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