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亲子育儿:家长要帮孩子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

  孩子在暴露行为问题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提醒家长,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某些教育行为或者处理问题的方式需要进行调整。就孩子过度求关注这一行为来看,姥爷甚至其他人给她的肯定让孩子理解为,她必须做到最好,周围的人才能关注到她。尽管我们无心去要求孩子做到些什么,但我们无意的言语和举动,的确给孩子形成了一个错误的导向。

  孩子抚养者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以后习惯及性格养成均起着影响作用。姥爷对外孙女的疼爱没有问题,但总是夸奖孩子是最棒的行为有点失当,需要在言语和行为上做调整,让孩子明确自己的好与不好,同时也要协调其他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为孩子成长塑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2岁到4岁这一阶段正是孩子克服羞耻感树立自主意识的阶段,通过这一阶段中的经历来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不失为引导的好时机。结合案例,孩子应该肯定自己好的部分,同时也要接纳不好的部分,不断提高自我认同程度。家人爱的是她这个人,而不是她的“优点”。另外,在孩子开始建立自我认知的初始阶段,大多数家长有意无意地督促孩子成为某些亲子活动的优胜者,让孩子建立心理优势。但是,家长应注意,参加活动的最终目的不是成为优胜者,而是要让孩子知道,敢于参与、勇于挑战是难得的心理品质。家长培养孩子积极的心理品质远比把孩子培养成完美主义者更有意义,只有坚持这样的引导方向,我们的孩子才会更有力量应对成长过程中的种种挫折。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李梦婷

上一篇:留守儿童暑期安全需重视    下一篇:科学家研究发现,丈夫吸烟妻子自然流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