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保障孩子睡眠 小事其实不小 |
|
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中的必需过程,这种规律性的自我保护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睡眠与孩子身体的成长、大脑的发育、免疫力的提高、性格的形成甚至视力的健康,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孩子出现比较多的情绪低落,上课注意力不易集中,还有近视、肥胖、食欲下降等情况,都与睡眠不足密切相关。因此,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首先,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低年级学生,教师应履行职责尽量让学生在校内完成作业;着重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加强教师队伍法制意识培训,引导广大教师树立依法施教、违法必究的正确法律意识。其次,家长要规律孩子的生活习惯,督促孩子按时睡觉,不要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给孩子增加不必要的课外负担,要合理运用法律法规惩戒教育作用,进一步加大对损害、剥夺儿童睡眠权利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引导广大家长树立依法监护意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 重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生理学研究表明,睡眠不足、睡眠质量不高的少儿,易出现认知障碍,易发生情绪低落、烦躁易怒或焦虑紧张、抑郁孤独等表现。因此,逐步改变“唯分数论”的考试模式,合理安排中小学生每天的学习和生活时间,保证学生充分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加强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与生活习惯,这对提升自我控制能力、抑制边缘行为,培养未成年人智力、体力、心理全面发展、茁壮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遏制“课后加餐” 由于“课后加餐”导致11%的小学生睡眠达不到10小时的背后,一方面是家长对于培养教育孩子成长的渴求,另一方面更是家长在社会竞争重压下的盲从。如何做一名合格有为的父母,怎样为孩子提供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值得深思。 成为合格有为父母。许多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把孩子优秀与否当成家长价值感提升的标准,把自己“未圆的梦想”全都寄托于孩子的未来。教育子女不等于控制子女,家长要摒弃股民心态,不能总是希望“一买就涨、月月分红”。要知道,学习不是理财,投资越大收益越多,过多的“课后加餐”,不一定能得到更好的成绩。要顺其自然做合格有为父母,不当“领导”不当“裁判”,不做“言传”的巨人,不做“身教”的矮子,要明白教育的本质从来都不是要把孩子制造成一个父母想象中成绩优秀的小达人,而是要把教育当成帮助孩子塑造自我的过程,所以选择一条真正符合孩子的成长之路才是关键。 净化儿童成长环境。古语云:作为家长的我们,常常会感觉到孩子不是在上课,就是在上课的路上。愈演愈烈的“课后加餐”补课风气背后,是一个个疲于奔命的父母和苦不堪言的孩子。家长之间陷入无休止教育竞赛的结果是各种辅导班的风云迭起,辅导班的大量催生又反作用于家长,不断激起家长追加教育投资的盲目热情。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张兴毅 宋洁
|
| 上一篇:本科教育的追求在智识与尊严 下一篇:低龄游学须防“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