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网络拉票不可靠 |
|
“亲,帮我家孩子投个票吧!”“麻烦给我们家×××投个票,一人可投3票哦!”如今,打开朋友圈,在网络社交平台上经常看到有家长给孩子拉票和点赞的请求,微信朋友圈俨然变成了“拉票圈”。 朋友圈常收到求投票链接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曾就“朋友圈”给孩子投票这一话题进行调查,2001名受访者中,62.0%的受访者曾参与“朋友圈”投票活动,近四成受访者表示经常收到求投票链接,而且这种绑架式“朋友圈”投票让人烦恼。 近日,记者也针对这这一现象采访了30名市民。其中,22人表示曾帮朋友投过票,有9人明确表示对这种拉票方式很反感,有15人认为这种拉票方式背离了评选的初衷。 曾找人刷票 今年5月,市民张女士在亲戚群里转发了一个女儿参加儿童摄影大赛的投票链接,这是一个由某单位发起的投票。 张女士在自己微信的所有群里转发了链接,还发动了身边好友、亲人帮忙转发。“那一周里,每天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在朋友圈或者群里提醒大家,又可以给我女儿投票了。”为此,张女士每天晚上出去活动的时候看到小区哪里人多,就跑过去挨个找愿意的人帮忙拉票。 市民刘先生说,儿子此前参加的一个绘画作品大赛也要求微信投票,原本对这个并不感冒的他不愿意麻烦亲朋好友,又不想让儿子的票数太难看,不得已,他只能从网上找人刷票。 “最后的票数虽然没拿到第一,但是也没落到最后。”但让刘先生有所顾虑的是,他并没有告诉孩子刷票的事情,觉得这样对孩子影响不好。 “朋友圈帮孩子拉票”在西宁并不少见,很多人在朋友圈都能遇到这样的“求投票”。多数人会碍于情面帮朋友投票,其实他们对“被选人”可能并不了解。 “也许一个很优秀的孩子,他并没有强大的人脉资源,没有运用网络的能力,导致评选失利。也可能不那么出色的孩子,因为选票胜出,让他觉得自己非常优秀。”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樊成岩认为,这对孩子的发展可能造成误导。 在学校,学生会经常参加一些比赛活动,这些活动一般情况下都是由老师、同学参与评判,这样会比较客观公正。但随着“朋友圈”投票的兴起,家长不得不把“朋友圈”变成“拉票圈”。孩子能否拿奖,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家长“朋友圈”的广度,“这让比赛变味儿了,已经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樊成岩认为,有些活动的主办方为了扩大影响力,增加关注度,就会用网络投票的方式。但是这样单靠事迹、照片就点赞获得比赛名次的,多少有些作假的成分在里面,而且这样一来,有些家长也会为一个不太重要的名次,花钱去刷票,这与我们教育目的是背道而驰,应该叫停。 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大多不了解微信投票的意义,只是单纯地参加活动而已,投票活动实际上成为家长之间的竞赛。这种功利化的做法,导致了投票活动的畸形,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家住城西区的李女士,也曾为上幼儿园的女儿拉过票。“这个也不能完全怪家长,有一些活动是参加了才知道这个环节,既然孩子参加了,作为家长也想孩子有个不错的成绩,有些家长可能打心眼里很烦这种情况,但是没有办法。” 市民刘女士去年也为孩子的一个英语比赛拉过票,刘女士说:“主办方搞这个东西,别的家长都帮孩子拉票了,我不能因为我不去做这个事情,就让孩子失去获奖的机会,所以不得不拉票。” “女儿要选最佳小能手。”每天在朋友圈刷屏的徐女士也很无奈,“其实我也知道这样做会让人烦,可是怕女儿到时候票数太少了被淘汰。”她就让亲朋好友也发动周围的人帮忙,“原本排名在小朋友里倒数,现在总算进了前几名了。多亏他们帮忙,女儿很开心,我也就不说什么了。”徐女士说。 为孩子拉票出于无奈 拉票不利于孩子成长 拉票让人很反感 市民黄先生直言自己非常反感拉票行为,也从不给任何人投票, “我对需要拉票的孩子并不了解,也不知道孩子是否真的优秀,这样的活动其实孩子并未参与其中,都是家长拼人脉,没什么意义。” “点点手指,就能助推别人的‘成功’,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激励还是误导?”市民马先生说,最开始,他觉得挺新鲜,于是就按照指定的候选人投上一票,毕竟,动动手指就能做到也算是“成人之美”。但随着这类活动的增多,渐渐地收到的“求投票”信息越来越多,反复收到这样的信息,不免使人产生反感,抵触情绪加剧。 24岁的小文,因为不堪困扰,索性关闭了群消息通知,因为一有这样的活动,亲朋好友们总要在微信群或QQ群里拜托小文给孩子拉票,碍于情面,不得不一一给他们点赞投票。小文说:“虽然自己没有孩子,但时不时要为别人的孩子点赞拉票,有些根本就不认识,浪费时间不说,还影响人的情绪。” 网络拉票容易泄露个人隐私 小到幼儿园,大到初中,各种评选层出不穷,既有学校的评比,也不乏一些商业机构的评比。“我不是很赞同给孩子网络拉票”, 西宁市祁连路小学副校长郭静认为,网络扩大了投票参与者的范围,但是孩子的荣誉评选有时也会因此变成家长资源和人脉的比拼,看谁的圈子广,朋友多,这对孩子来说也缺少公平。朋友之间有时不好意思不投,也会演变成一种人情绑架,所以这样的投票没有什么意义。 一些网络投票行为对孩子信息搜集得全面,保护得又不够。在网络上投票时,由于许多评比活动都有孩子的真实姓名、就读的学校和照片,也很容易泄露孩子的隐私,感觉不是很妥当。 来源:西海都市报
记者:徐变银 |
| 上一篇:网红”产品 暗藏安全隐患 下一篇:全素食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