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儿童医疗辅导师程祺的自白:读懂孩子心里的苦

2013年程祺留学归来,成为了一名儿童医疗辅导师。2018年,5年时间,她只专注做一件事:如何读懂患病儿童心里的苦。

  未来网(www.k618.cn中央新闻网站)北京5月28日电(记者 何欣)五彩的泡沫地板、布偶玩具、卡通贴纸、拼图……很难想象这些布置会出现在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办公环境里。

  大多数人只知道医院里有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很少有人知道还有儿童医疗辅导师(certified child life specialist )的存在。

  “儿童医疗辅导师在医疗体系中相当于一个沟通者。”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儿童医疗辅导师程祺,5年间,一直用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帮助来医院看病的小孩,让他们更好地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安抚他们恐惧的情绪,以沟通和游戏的方式让他们明白,打针、做手术等医疗程序对他们没有伤害。

  儿童医疗辅导师的责任:读懂孩子心里的苦

  2013年程祺留学归来,成为了一名儿童医疗辅导师。2018年,5年时间,她只专注做一件事:如何读懂患病儿童心里的苦。

  “不管是父母还是医务者,都会告诉生病的小孩,打针不疼。其实,没有打过针的小孩就会想打针为什么不疼,为什么妈妈不让我哭。”程祺常常会思考,医务者帮助小孩治疗,但是他们并不会解答孩子心中的这些困惑。“如果来看病的小孩不理解自己为什么要打针,他们就会拒绝表达,甚至会通过行为发泄,来逃避治疗。”程祺要做的事情就是与孩子沟通,解答他们心中的困惑,让他们接受治疗。

  有一次,6岁的壮壮(化名)来医院打疫苗,一直哭闹不配合护士的工作。壮壮的父母和护士都告诉他打针不疼,不要害怕。但是壮壮认为打针会抽光他的血,拒绝打针。之后,程祺用游戏和孩子互动的方式,让壮壮暂时地忘记要打针的事情。在和壮壮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程祺发现原来壮壮不是害怕打针,而是最近他看了《植物大战僵尸》的动画片,里面有类似针头的东西会吸血,他害怕打针会吸光他的血。

  “我们会先和孩子沟通,和他建立起朋友的关系,引导他说出不接受治疗的原因。”程祺认为,身为儿童医疗辅导师,不只是让生病的小孩理解医生和护士对他们做出的一系列的医疗程序,帮助孩子与医生和护士沟通,替他们发声,更多的是帮助孩子避免在就医时产生的心理创伤。 

  避免让孩子在就诊时产生心理创伤

  10岁那年,程祺生病住院需要做手术。瘦小的身体被医护人员固定在了手术台上,脸上罩着黑色面罩,手术室只有医疗器械碰撞的声音。由于手术需要,程祺需要麻醉。

  “当时打完麻药后。我很困,但是我害怕睡着后就再也醒不过来了。在那个过程,我用很强的意志来抵抗扑面而来的睡意。”医生和护士都不理解为什么进行了麻醉的程祺依然有清醒的意识。

  程祺听到一个护士说:这个孩子不配合,加大麻醉剂量。医护人员没有顾忌程祺的哭闹,在程祺还有一点意识的时候,大喊了三声妈妈。

  那次手术过后,程祺很长时间都不敢去医院看病。“到现在这种心理创伤还没有痊愈。”

  医生的医术无法解决孩子的心理创伤,大概由于程祺自己亲身体验过那种心理的创伤,所以在国外留学的程祺选择了儿童医疗辅导师的专业,一个可以给孩子“疗伤”的工作。

  “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位就医的小孩都可以开心、快乐的成长。”程祺除了专注于儿童临床就医心理干预,还关注对特殊儿童,如自闭症、白血病、多动症儿童的医疗辅导。

  一次的医疗辅导对程祺来说是一份“特殊的礼物”,她医疗辅导的对象是一群患有白血病的小孩,而通过程祺的医疗辅导让他们打开了紧闭的病房,慢慢地开始接受治疗。

  这些患有白血病的小孩需要接受长期的医疗救治,但是他们一直哭闹拒绝打针吃药,长时间的情绪低落、食欲下降,严重影响了医生对他们的救治。程祺和其他国家的医疗辅导师来到这家医院,首先和这群小孩通过游戏的方式和他们建立了亲密的关系,让他们慢慢地放松,然后以朋友的身份走进他们的世界去了解他们、关怀他们。在和这群小孩成为朋友后,这些小孩告诉程祺他们害怕住院,感觉被人抛弃了一样。而当医护人员只是一味地安慰他们说“打了针病就会好”“做完手术就可以出院了”……在小孩对局部麻醉的认知停留在会戳瞎自己眼睛的层面上时,医护人员就“强制”开始对小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给他们造成心理创伤。

  “虽然这些小孩患有白血病,但是疾病并不是他们人生的全部。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他们在医疗的过程中可以开心一点,向他们解释清楚医疗程序,让他们对医疗程序感到不是那么恐惧。”从一开始拒绝与医护人员交流,到和医护人员成为朋友;从一开始长达2小时的哭闹拒绝打针,到最后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程祺认为,学会如何和病人沟通很重要。

  5年时间 专注推广医疗辅导体系

  从2013年11月 ,程祺正式开始对儿童进行医疗辅导。从一开始只接收儿科门诊病人的案例,到现在病房、急诊、外科的病患都接收。病患对医疗辅导师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目前我国经过专业认证的儿童医疗辅导师寥寥无几。

  “培养一位儿童医疗辅导师需要至少4年的时间,但是如果要培养一位优秀的儿童医疗辅导师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在其他国家,学医的学生都会选修一门有关儿童医疗辅导师的课程。程祺强调,其实儿童医疗辅导不仅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接受治疗,还可以帮助医生和护士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利用医疗辅导的知识对一些不愿意接受治疗的病患,去疏导他们,让他们更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为了普及医疗辅导的理念,从2013年到2017年,程祺先后去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北大妇产儿童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等医院,对医务人员进行沟通技巧、以及儿童医疗辅导的相关培训。

  程祺也会利用工作之余在一些大学,针对学医的学生开设医疗辅导相关知识的讲座。“希望各大高校可以针对学医的学生,开设医疗辅导的课程。让他们可以学习如何与病患沟通的技巧,学习如何用简易的语言或者游戏的方式向患者解释一些专业性的术语,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程祺说。

  儿童医疗辅导师对程祺来说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多的是一份责任。“我们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发声,避免他们在就医的时候产生心理创伤。”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份工作中,程祺准备与一些医疗机构合作,开设医疗辅导的相关课程,对医护人员甚至家长做相关知识的普及,让他们懂得孩子心理的需求。

  在程祺的手机里有一张图片,是程祺曾经辅导过的一个小孩多多(化名)写给自己的一封信,一个不快乐的多多写给快乐的多多。“你好,多多,我想给你唱首歌叫,金木水火土、一二三四五……你会喜欢我吗?我觉得你一定会喜欢我的。”多多希望可以通过这封信将快乐传递出去,让每一个来医院不开心的人,在接受过医疗辅导后,都可以变得很开心。

上一篇:互联网"无处不在的学习"催生未来学校新教    下一篇:教育部:3年内使高校教师党支书普遍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