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回应视障、听障人群五大需求 国家通用手语和盲文规范标准出台 |
|
盲文阅读存在“读音”、“分词连写”和“分辨词义”三大问题,半数以上的视力残疾学生、教师和成年视力残疾人认为需要完善盲文。
未来网电(记者 谢深森)“这是我国手语和盲文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成果和新的一个里程碑,为今后的应用推广、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国家通用盲文方案》两项规范研制组负责人表示。 近日,《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和《国家通用盲文方案》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审定,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同意,作为语言文字规范发布,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 《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国家通用盲文方案》两项规范研制组负责人强调,研制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是依法维护残疾人语言文字权利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言文字工作和残疾人事业各项方针政策的实际行动、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视障和听障人群迫切需求的回应。 2011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和中国残联共同委托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开展了全国手语、盲文使用状况的抽样调查,对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4所各级各类特教学校发放了17000份问卷,回收近16000份。 调查结果显示,手语动作不一致和词汇量不足是当前我国听力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手语使用中面临的两大问题。表达同一概念的手语动作不一致,导致不同群体之间的手语沟通产生困难。 盲文阅读存在“读音”、“分词连写”和“分辨词义”三大问题,半数以上的视力残疾学生、教师和成年视力残疾人认为需要完善盲文。 正是回应广大听力和视力残疾人的迫切需要,适应现代化、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满足听力、视力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国家语委、中国残联启动了《国家通用手语标准》《国家通用盲文标准》两个重大课题,众多专家历时七年的研究、规范与方案试点,并经专家委员会和国家语委评审,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国家通用盲文方案》。 据介绍,《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说明词表适用的范围、词表中所使用的一些核心术语的定义、手语动作线图解符号的式样和含义、词表编制的基本原则和使用说明。二是按照音序排列的词目。 将手语规范纳入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范畴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第一次。手语的表达如同有声语言一样丰富、灵活,哪些内容适宜纳入规范和如何规范还需要深入研究。《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做了一次有意义的探索。使用者应以一种发展的、包容的态度对待词表。 目前,中国残联正在会同教育部、国家语委和国家广电总局制定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推广方案,下一步,将以特教院校和公共服务领域为重点,抓住出版单位、新闻传播等关键环节,突破社会上听力和视力残疾人这个难点,通过骨干培训、开设课程、完善相关规范、建立翻译队伍、搭建学习平台,开发信息化学习产品等形式,有步骤、分阶段地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盲文。 |
| 上一篇:高考作文将迎“人机大战”去年的网红机器人 下一篇:昨天是第28 个全国助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