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疫情常态化防控下,这些防护漏洞、儿童防护关键点一定要看!

戴好口罩、勤洗手、不聚集……类似的防疫要点人尽皆知,但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往往成为病毒攻击的漏洞。

儿童由于生理解剖特点和自身免疫功能低下,也是易感人群之一。比如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无法戴口罩或者戴不住口罩,他们是被动防护,所以家长更要加强自身的防护意识 ,提高免疫力。家长安全了,孩子也就安全了。

下面这些防护是我们容易忽视的防护死角,一起来看一下。

微信图片_20200623145301.gif

家长防护篇

上厕所不要带手机

洗手间藏污纳垢,尤其是公共卫生间,手机可能通过手或其他被污染。如果上厕所时用过手机,应立即消毒。消毒时,可以使用专业的手机消毒剂,或者用棉球蘸取酒精消毒。

给手机消毒时,先用洗洁精去除手机表面的油脂;

用棉球蘸取医用酒精(浓度为75%),挤出多余的酒精,使棉球刚好处于湿润但不会滴下酒精来的样子,以防酒精流入手机内部,造成故障;

也可以直接用酒精消毒棉片擦拭消毒;

轻轻擦拭手机表面两遍,除了正反两面外,不要忽略听筒、话筒、耳机孔、充电接线孔以及手机的边缝接合处等。

此外,使用手机后要勤洗手,避免一边玩手机一边吃东西,不用刚拿过手机的手触碰脸部皮肤,避免感染病菌。

公共卫生间全程戴口罩

公共卫生间人员流动比较大,使用公共卫生间时,应注意正确佩戴口罩。

不建议在医院、诊所、办公室、商场等人员流动较大的公共场所内使用热风和喷射式烘手器,会让更多微生物、细菌等在空气中扩散,污染环境。

疫情期间,公共场合洗手后擦干的最好方式是用一次性纸巾,避免手部残留水分,导致微生物传播。

微信图片_20200623145506.jpg

盖上马桶冲水

广州疾控中心6月12日在发布会上,通报了一次由粪水作为传播载体的新冠病毒传播案例。由于最先确诊的2人分泌物顺着破裂的管道流到了一楼地面,粪水污染环境,导致周边3户人家的6位居民感染。

此前,钟南山院士也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粪-口传播”的风险值得警惕。

粪-口传播也称消化道传播,指的是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包含在大便里并存活,通过消化道排出的粪便进行传播。

切断“粪-口”传播,要注意一些生活小细节:

1.厕所、马桶要经常消毒,冲厕所时盖上马桶盖;

2.下水道密闭不严格的小区,如发现反水、漏水等情况,应加强马桶或便器的密封性,使用旱厕的农村地区需定期进行消毒。

进门先换鞋

上述广州通报的病例中,后续感染是由于鞋底沾染粪水的病毒,而病例回到家未换鞋,专家推测可能通过鞋底将病毒带到家中。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学者通过分析火神山医院病房内样本发现,病房地板的病毒阳性率达70%。研究者猜测是重力与气流影响,大多数的病毒飞沫都落到地板。

并且,重症监护病房工作的医护人员中约有一半人的鞋底都携带有新冠病毒。在医护人员经常出入的配药室、更衣室的地板上的病毒阳性率分别为100%和37.5%,可见鞋底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载体。

因此,日常生活中要保持鞋底清洁。回家进门前应将鞋子脱下,放在通风性好的门外或玄关处,更换干净的居家鞋子。

生熟食菜板分开使用

食物一定要处理好,特别是生熟食物,存放器皿一定不能混合。

那么,去市场买菜,如何确保食品安全?

微信图片_20200623145745.jpg

微信图片_20200623145803.jpg

微信图片_20200623145808.jpg

微信图片_20200623145819.jpg

除此之外,要尽可能的吃煮熟的食物,切生肉和做熟食的案板要分开。

不聚餐,排队注意间隔

复工后,大多数人的午饭甚至三餐都会在单位或附近解决。专家建议,疫情期间尽量避免聚餐,最好独自就餐。

如果条件允许,应尽量从家里带饭或在单位的餐厅、食堂打包餐食外带食用,取外卖时也应尽量保证无接触拿取。

在食堂或餐厅用餐时,要注意错峰,避免扎堆,排队时间距应在1米以上。同时,口罩应佩戴到坐下吃饭的最后一刻再摘下。

除了用餐期间注意防护外,在排队时也要注意保持距离,尽量使用移动支付,减少现金结算。

儿童防护篇

减少外出和聚会

非常时期,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外出,尤其是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也少去其他亲友家或者孩子的玩伴家,尽量不聚会,不在外用餐。

提醒孩子在外要戴好口罩,与他人要保持安全距离,不要乱摸公共场所的物品。不要用不洁净的手触摸或揉搓口、鼻、眼等部位。在人口密度不高的通风空间,可不戴口罩。

一岁以内婴儿防护方法

由于婴儿不能佩戴口罩,因此1岁以下婴儿的防护以被动防护为主。

看护人需主动戴好口罩,不要亲吻孩子,不要对着孩子咳嗽、打喷嚏、呼气。如要咳嗽或打喷嚏一定要用纸巾将口鼻遮挡住(如果来不及用纸巾,则应用手臂完全挡住口鼻,然后再彻底清洗手臂),并将污染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桶,用流动清水认真洗手。

婴儿需穿着合适,不要过度捂热或受凉。不要用嘴尝试或咀嚼食物后喂食孩子(包括不要用嘴吹凉食物后给孩子喂食),不要跟孩子共用餐具。孩子的物品、玩具和餐具一定要定期消毒。

如果不必要,尽量不带孩子出门,尤其是公共场所或密闭空间;外出时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可能远离其他人(保持距离至少1米)。

孩子如果不愿戴口罩,尽量少出门

很多孩子都不太喜欢戴口罩,有的是因为觉得口罩太闷、喘不过气来,有的是觉得口罩带子勒耳朵、有的是因为觉得不舒服、有的甚至是因为害怕或者不好看。

家长可购买适合于孩子的儿童专用一次性医用口罩,一般这些口罩可能会有一些花纹或色彩,孩子更容易接受。

佩戴时帮孩子调整好口罩的位置,让孩子更舒适、减少抵触心理。

如果孩子实在无法戴口罩,就只能尽量待在家中,减少出门,做好手卫生,养成良好和安全的饮食习惯,家长做好个人防护和居家清洁消毒通风,间接保护孩子。

家长频繁使用的手机,不要给孩子玩。

孩子外出回家后,需要做些什么?

孩子外出回家,脱去衣服并换鞋后,第一件事就是认真洗手。

在家中,普通肥皂或洗手液都可以,一定要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并且按照六步洗手法或七步洗手法(口诀:内外夹攻大立腕)仔细揉搓手上的每个部位(没有必要长期使用具有抗菌、抑菌作用的肥皂和洗手液)。

洗手完成后可以清洗面部,如果孩子配合,可以清洗鼻腔和漱口,漱口可以用淡盐水也可以用清水,漱完后让孩子吐出来。

另外,要叮嘱孩子外出时戴好口罩,尤其是密闭空间和人流较密集的地方,与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到处摸,不要用不洁净的手触摸或揉搓口、鼻、眼等部位。

外出防护不能减

非必要不聚餐、不聚会、不聚集


来源:人民教育、健康中国、生命时报等网络综合




上一篇:2名男童车内身亡!记住这句口诀,避免意外    下一篇:健康迎战中高考,一份考前饮食建议送给家长